赵学强官方网站
http://9864.diaosu.cn
赵学强首页>文章>正文

中国现代陶瓷

更新时间:2025-01-10 10:50:59 作者:zhaoxueqiang

在中国现代陶瓷发展的坐标上,布满了西方陶瓷的参照物,如果稍不留神就会掉进别人成果的陷阱里,消解掉自身的意义,这就是艺术的侵略性。  
   
在当代美术经意和不经意之间,中国现代陶瓷艺术,随着滚滚而来的各种美术样式匆匆上路,在主流美术的边缘不断地增长着自信,参与并影响着中国现代美术的变革。

    现代陶瓷虽然象各种现代艺术一样,极力寻找自身未来的多种可能性,从而重新定义艺术,也试图超越时代理性,用艺术的手段呈现精神的探险,为生命显现力量。但是,艺术的成长,从来就不存在脱离外在影响的纯自身建构,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,中国现代陶瓷的价值和尴尬的处境并存。本文就潜藏在中国现代陶瓷价值背后的尴尬境况作如下论述。

缺乏认可自身价值观的建设

    中国传统陶瓷从神奇的材质﹑制作工艺到审美形态,在世界文化现象中,以原创价值意义洋洋洒洒,谱写了中国篇章。说这是闭门造车,但却把自身的价值观造得如此辉煌灿烂。

    而如今中国现代陶瓷艺术面对的,可以说是蔚巍壮观的西方陶瓷景观。无论在材质范围﹑工艺手段﹑形式语言和个体精神表现等方面,以及在对材料非单纯可视性,媒材表现的多样化,和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等方面的成就,都大大地超出了陶瓷艺术的中国经验。这使得中西方现代陶瓷无法同日言说。

    在近二十年的启蒙及发展中,中国现代陶瓷似乎是架起了与西方陶瓷对话的平台,但是,却找不到现代陶瓷在中国发端的本土原由,和自身的价值标准。中国现代陶瓷近二十年的成果,是否被编织在西方价值体系内的“异国风情”,就象对威尼斯收租院的认可,是谁的价值观在起作用?

    目前,只可以说中国现代陶瓷艺术,走出了对自身传统陶瓷语言样式的反叛。以及个性精神对材料的介入的初级阶段。未来的目标还取决于对自身价值观的明确认证。面对西方已经日渐成熟的现代陶瓷盛况,中国的做陶人始终处于追赶的状态,然而,艺术上只有差异,没有超越。被动的追赶状态导致自身价值取向的丢失。

    在中国现代陶艺家的创作中,深藏着两大毛病,第一就是对个人主义的盲目夸大,显示出对严肃高尚审美的无知或者厌倦。对个体日常精神的崇拜,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个体对随机生活方式和心理感觉的放任,形式语言被无辜重复滥用,使得艺术创造缺少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切入自我生存感受,或许这正是现代中国文化中普遍缺少的基本素质保障。这是中国“现代性”对个人主义的承认与发展成果所带来的弊端。第二就是依然对技术的盲目追求,这本是中国古典陶瓷的遗憾。虽然现代陶瓷审美同样表现在对材料的依赖,但是,一味地在材料上废寝忘食的演绎与实验,而仅呈现出材料景观,却也阴藏不了作品精神的苍白。“陶瓷”就是陶瓷,泥做火烧,还能如何,材质是艺术的原料,其在作品中的意义如同文字在文章中的意义,文字的本身不能鲜活,陶瓷材料本身与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,与艺术理想更是相差甚远。虽然对陶瓷材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道路,但是,要建构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丰碑,就不能总停留在泥与火的材料实验上。

    创造基于对现实生存的依赖,现实生存的欲求是创造的动力。以自身的文化特征参与当代全球文化的建构,实现对自身形态的认证,或许是当今艺术的目标。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应该引领出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生存经验,并且明却指向当代和未来。

    价值观的建设同时还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。这是指不仅在理论上,要有陈述中国现代陶瓷存在价值的能力,同时在当下的批评上要有一只强有力的队伍。到现在为止,现代陶瓷理论上具有逻辑较为完整的文字没有见到,批评上间或见到一些文字,大都将陶瓷的学科批评走斜为陶瓷的历史评论和文化批评,而却乏对学科本位语言建设的高见。

游离于体制之外

    在中国政府主办的全国大型美展的通知中明确地写着:“石膏、陶瓷、红砖、软、硬泡沫材料的作品谢绝参展”。陶瓷和石膏,软硬泡沫同类?因为材料的易碎而“废”之,不知这和因咽废食有啥区别。现代陶瓷艺术在政府行为的美术展览中,竟然连点缀都不能成为,在这白纸黑字面前,当代陶艺家们“振兴中华陶瓷,再创china辉煌”的善良心愿,就不能不说是一相情愿的钟情。

    中国美协堂而煌之地成立了陶瓷专业委员会,在其首次主办的全国陶瓷评比上,居然公开向每位参评者收取三百元的参评费,这颇有“官办民营”的意味,不知这是中国美协主办展览惯用的方法,还是对陶瓷的“冷眼”。

    这不无“体制”有关,这里的体制是指与中国陶瓷艺术建设有关的,政府方面的政策与策略。在今天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,有利于让今天的陶艺家们认识陶瓷在现代中国的文化地位,有利于调整好在没有体制保障的前提下,如何在国际上获取中国现代陶瓷话语权的心理准备。在此,不妨看看中国前卫艺术上个世纪末,在缺乏体制保障的命运中,虽然出现种种问题却依然走向国际的案例。好在今天的陶艺虽然游离于体制以外,如同被拒在“皇家花园”之外的“野草”一般,却仍然生命无限。

   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,作为中国人的专利资源,虽然在形态上已经死亡,但是在材料特质和文化意义上,在世界上却是独一无二的,单从文化的话语权力上,就是很可以做的“文章”,偏偏该做的不做,咬住一系列的西洋美术种类不放,这无异于砍去从自己血脉中长出的臂膀,装上别人提供的假肢。从现实格局来看,中国在国际上关于陶瓷的“话语权”已经基本丧失殆尽。

    我要说:经济的强大并不一定会带来自身文化的拥有和繁荣。

    虽然置身于体制之外,但是,中国现代陶瓷近二十年来的成果卓著依然,它不是大小画册上精美的影象,也不是当前朱紫各显的所谓大小陶艺家芸芸,而是由现代陶艺带动的陶艺的平民化,如今都市街头巷尾的“陶吧”,它把人们从解读传统官窑经典之作的负担中解放出来,使制作和欣赏陶瓷成为轻松愉快的生命体验,中国的陶瓷走向了更多中国人的心灵。陶瓷充分论证了即便是人类进入了后工业时代,但是生命依然是鲜活的。从而,也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可能。这种在人际中开启民智的生效,成为现代陶瓷最人性化的果实,是艺术终极的实现,这也是中国任何现代艺术种类都不能比拟的对全民的贡献。如果说中国现代陶瓷的价值观建设,在学术的层面上尚未起步,那么,至少在全民的生效上正走在路上。

    不容否认,这是所有中国现代陶艺家努力的结果,这成为为数不多的陶艺家对中国人的贡献。在此面前,所有的中国陶艺家都已感到了欣慰,此时此刻,“体制”已经显得微不足道。

徘徊在西方“话语权”之下

    在中国现代陶瓷发展的坐标上,布满了西方陶瓷的参照物,如果稍不留神就会掉进别人成果的陷阱里,消解掉自身的意义,这就是艺术的侵略性。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全球的文化大同,更不是全球的文化太平。在西方文化后殖民的现实中,中国现代陶瓷的发展,在本土艺术失语的今天,继续摆出开放与吸收姿态的同时,难以避免被西方价值体系的殖民。

    西方世界诸多重大陶瓷展览和重要刊物等,都成为认证和传播其价值观的有效手段。“话语权”的拥有,日益成为确立自身价值存在极为有效的手段。

   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在世界范围中的话语力量极其弱小,然而,对国际重要展览的介入,无论是西方的认同与否,还是对异国情调的兴趣所至,应该看到,这都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在自身境况中的不得不如此的选择。虽然这颇象当年中国人手捧“景泰蓝”去获取话语权,而别人拿出的却是月球矿石,明显的落差,显示出短时期无法可以平等的对话,但是,这却是必须面对的现实。

    国内也曾有公司对现代陶艺投资办展,但是陶艺自身又有多少“话语权”呢,说穿了,那只是富人的“游戏”,或是有心人树碑立传的方式罢了。

    在今天,话语势力的拥有和壮大,如同自身肌体的强大,当今各方面的现实告诉我们---强大的本身就是目的。

    价值观的建设和话语权的拥有,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飞翔的两大翅膀,但是,这都是现在所没有看到的。

    或许中国现代陶瓷的真正价值,今后会在各种尴尬中产生,不知这种种的尴尬,能否为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步履增添几分苍伤之美。在此,笔者仅用个体生命基础能力的善良心愿---为中国现代陶瓷---祝福。

 

评论

发表评论

微信

微博